穿梭式貨架 —— 密集存儲 + 智能搬運一步到位
返回上層穿梭式貨架是一種結合了自動化技術與密集存儲設計的倉儲系統,通過獨特的結構設計和設備協同,實現了高密度存儲。
其核心邏輯是減少通道占用、優化空間利用率,同時借助穿梭車的自動化作業提升效率。以下從具體實現方式展開說明:
穿梭式貨架的組成及結構
一、核心結構:以 “軌道 + 穿梭車” 替代傳統通道
穿梭式貨架的基礎結構是密集排列的貨架單元,每個單元內部設計有軌道,軌道上放置可自主移動的穿梭車(RGV)。
與傳統貨架相比,其關鍵差異在于:
取消固定叉車通道:傳統貨架需為叉車預留 1.5-3 米的通道,而穿梭式貨架僅在貨架兩端或側面保留 1-2 個總通道,
內部通過穿梭車在軌道上運行替代叉車進入,大幅減少通道占用面積(通道占比可從傳統的 30%-50% 降至 10% 以下)。
貨架密集排列:貨架單元可采用 “背靠背”“連續多層” 設計,貨物存儲區域緊密相連,僅通過軌道分隔,
利用垂直和水平空間。
二、存儲模式:支持多種高密度布局
根據貨物特性和存取需求,穿梭式貨架可通過以下模式實現高密度存儲:
單向深度存儲
貨架單元沿深度方向延伸(通常可設計為 5-10 個貨位深度),穿梭車在軌道上往返,
將貨物從貨架前端送至深處存儲。這種模式下,一個總通道可服務多列深度貨架,空間利用率比傳統橫梁貨架提升 30%-50%。
雙深度 / 多深度存儲
針對批量大、周轉慢的貨物,可設計雙列或多列深度的貨架(如 2-4 個貨位并列深度),
穿梭車配合叉車實現 “先進后出”(LIFO)或 “先進先出”(FIFO)存儲。
例如,冷凍倉庫中,整托冷凍食品可密集存儲,減少冷庫空間浪費。
多層立體存儲
結合高位貨架(高度可達 10-15 米),穿梭車配合堆垛機或高位叉車使用,垂直方向 “向上要空間”,
讓倉庫從 “平面存儲” 升級為 “立體倉庫”,實現垂直空間的高密度利用。
相比普通貨架,多層穿梭式系統的存儲量可提升 2-3 倍,尤其適合電商、快消品等品類繁多的場景。
三、智能搬運:叉車 “不動手”,貨物自己 “跑”
效率不止于 “存得多”,更在于 “取得快”。穿梭式貨架的智能核心 —— 穿梭車,讓貨物存取全程 “少人干預”:
叉車只做 “甩手掌柜”:叉車只需將貨物送到貨架入口,后續由穿梭車沿軌道自動將貨物送向深處貨位,
取貨時穿梭車再將貨物 “送回” 入口,叉車無需深入貨架內部,避免頻繁轉彎、等待造成的效率損耗。
自動化流程 “不偷懶”:支持 “先進先出”“先進后出” 兩種模式,滿足食品、醫藥等對批次管理嚴格的需求;
通過無線遙控或系統指令,穿梭車精準定位(誤差≤5mm),杜絕人工操作的錯放、漏放。
低溫環境也 “扛打”:穿梭車采用耐低溫設計(-30℃至常溫),在冷庫等特殊環境中穩定運行,
減少人工在低溫環境下的作業強度,同時降低冷量流失帶來的能耗成本。
四、選對穿梭式貨架,倉儲管理 “提升倉儲效率”
無論是想解決倉庫擁擠、提升周轉效率,還是降低人工依賴,穿梭式貨架都能給出答案:
中小倉庫:無需大規模改造,快速提升存儲量,輕松應對業務增長;
大型倉儲中心:配合 WMS 系統實現批量作業,讓數千托貨物的管理井井有條;
特殊場景:冷庫、防爆倉庫等環境下,兼顧安全性與效率性。
穿梭式貨架實現高密度存儲的核心邏輯是:以軌道化、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 / 叉車的自由移動,
通過結構優化減少冗余空間,同時借助設備協同保障存取效率。其方案特別適合對空間成本敏感、
貨物批量大或存儲環境特殊(如冷庫)的場景,是現代倉儲從 “粗放式” 向 “集約化” 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
用穿梭式貨架,讓每一寸空間都創造價值,讓每一次存取都精準高效 —— 密集存儲與智能搬運有的高效解決方案。
- ← 上一條: 箱式四向穿梭車:構建高效密集存儲立庫
- 下一條 →: 堆垛機自動化倉庫:重塑現代倉儲的智能解決方案